Essays

二戰後台灣高爾夫躍上國際的推手-衣復恩 / by 雷小娟

《政大體育研究期刊》2013年10月號 第22期 頁19-30

摘要

戰後台灣的高爾夫運動,在愛好高球運動之軍、政高層支持下,得以順利推廣發展。尤其當「美軍顧問團」進駐老淡水球場後,更強化軍方推行高球外交的動力,高爾夫運動成為台美軍方交流的工具之一,軍方因而協助整修老淡水球場,恢復它原本18洞之設計,之後更新建「台北高爾夫俱樂部」。

在上述歷史背景下,部分軍中將領倡議成立「中華民國高爾夫協會」,以健全高球發展環境及培育高球選手。在軍方高階將領中,以「衣復恩」先生最具代表性,堪稱是台灣高球進軍國際的推手。當時台灣知名的球員如呂良煥、郭吉雄、謝敏男、呂西鈞等人,都受過衣復恩的協助與指導,是將台灣高爾夫運動推向世界舞台的重要人物。本文透過資料收集、歸納分析,結果發現其對高爾夫推廣之用心,可謂不畏艱難、不問報酬與不計代價,甚至冒著被軍、政單位懲處的風險,私下指派軍機外送球員到國外參賽;衣先生退役後擔任亞化公司董事長一職時,亦不時出資贊助國內職業高爾夫球賽,甚至派專人協助辦理職業賽事,當時旅外征戰球員能有如此佳績,博得「亞洲高爾夫王國」之美譽,衣先生的付出,功不可沒。

壹、前言

二次大戰後台灣的高爾夫運動,隨著社會重建與經濟發展,加上國內高爾夫愛好者的熱心努力下,有了重新出發的機會。1946年,淡水地方人士陳金獅、陳火順、林益三等人,提議向淡水鎮公所申請重建「台灣高爾夫俱樂部」(俗稱老淡水球場)。然而戰後經濟凋弊、百廢待舉,老淡水球場又因戰時被日軍列為軍事要地,慘遭美軍砲擊,整個球場面目全非,滿目瘡痍,修繕經費苦無著落,致使重建之路窒礙難行。就在此時,適得柯遠芬、王成章、林獻堂、楊三郎、陳啟川等幾位軍政要員和社會顯達人士之協助,除募捐修建經費外,楊三郎還慷慨捐畫義賣,陳啟川更提供了一輛動力割草機。在大家的努力下,老淡水球場得以修建成功(只修好東南區的1~9洞球道)。

1949年國民黨政府遷台,老淡水球場再次被劃為軍事防衛區,整修工作再次停擺。直到1952年,美軍顧問團 (Military Assistance Advisory Group) 成立,選擇老淡水球場作為其健身交誼之場所。當時在美軍顧問團首任團長蔡司少將(William C. Chase)的建議,以及參謀總長周至柔的支持下重新動工整建,老淡水球場又恢復18洞的原貌。1953年9月7日,軍方人士何應欽、周至柔、孫仲連等人與吳三連、林伯奏、陳重光等人共同倡議成立「台北高爾夫俱樂部」(台北高爾夫俱樂部的原址是九洞設計,位於今日台北市青年公園,即昔日南機場),10月16日球場開始動工,隔年10月2日開幕,隔日正式啟用。開幕當天,何應欽於致詞中強調:「高爾夫球為戶外運動中最優美、最有興趣、最適宜於鍛鍊身體及修身養性的運動,無論青年,壯年,老年人均可適用。台北為我國臨時首都,各國使節美軍援華顧問團及其眷屬,有高爾夫嗜好者甚多,苦無一完備之高爾夫場所,故於年前籌設,並承各方協助,設立此俱樂部,歡迎有擊球興趣的中外人士加入,利用週末及假日常常擊球。」在開幕典禮後,即由周至柔負責開球。

由上述可知:軍方高階人士的支持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,使得戰後台灣的高爾夫運動才得以發展茁壯,而軍方支持高爾夫球發展的人士中,以時任參謀總長周至柔最具代表性。至於其他軍方人士,熱愛高爾夫且不畏艱難、不問酬勞、不計代價,熱心推動高爾夫發展貢獻卓著者,首推被媒體譽稱為「高爾夫大家長」的衣復恩先生,知名球手呂良煥、郭吉雄、謝敏男、呂西鈞等人,皆得衣復恩先生的支持與協助。

據筆者所接觸之高球運動發展相關資料,或高球專業雜誌、報導、期刊中,有關衣復恩對台灣高爾夫運動發展的貢獻,並沒有太多詳細記載,就連衣復恩自己的回憶錄中,對台灣高爾夫運動發展的投入也簡單地兩三頁就帶過。因此,筆者希望透過本文的撰寫,來彰顯衣復恩對台灣高爾夫發展的貢獻。

貳、飛將軍「衣復恩」與台灣高球運動之淵源

衣復恩1916年生,出生地為山東濟南的南關,1933年高中畢業後,依照父命考上燕京大學,但他再報考中央航校,也獲得錄取進入杭州筧橋航校第三期就讀,在分科教育時,衣復恩選了「轟炸科」。就學期間曾因感染傷寒延誤學業。在1936年就以第五期畢業生身分畢業,成為一名飛官。衣復恩的軍事生涯可依「1949年國民黨政府遷台」為一時間分界點。1949年以前的生平事蹟因和本文關連甚少,故不贅述。

1949年國民黨政府退守台灣,衣復恩原負責重建「空運大隊」,1952到1955年間奉派擔任駐美武官,1955年返台接掌空軍情報署署長。任職情報署長期間,老淡水球手「呂良煥」正好入伍服役,在周至柔的指示下,衣復恩將呂良煥調至空軍專機中隊,以利持續高球訓練。之後的謝敏男和郭吉雄在服役時也得到同樣協助,使得球技得以日益精進,不致因服役而中斷練習,因而有機會代表國家對外參賽,創造佳績。 這些球員當中,特別是呂良煥,衣復恩如師、如父、如兄、如友,更是他這輩子(高球生涯)的大恩人,兩人結識將近一甲子之久。1959年,呂良煥參加香港公開賽,榮獲個人職業高爾夫生涯的首座冠軍,在返國時,因咽喉發炎潰爛(疑似喉癌)無法言語和進食。衣復恩得知呂良煥之情況,為除其病害,將其送至美空軍駐日基地治療。衣復恩給予呂良煥的照顧,不單僅於生活、工作上,呂良煥個性耿直,與政商人士交流並不擅長,偶有不適切之處,衣復恩常為其緩頰,亦常教導他為人處事的道理。呂良煥經常對媒體說:「沒有衣先生,就沒有我呂良煥!」。所以當衣復恩在2005年4月9日病逝於和信醫院後,記者去訪問呂良煥時,他哽咽地說出以下這段話:「衣先生太好了,我們沒讀過書、沒見過世面,能夠在國際上有成就,衣先生的指導是最大功勞…」。

呂良煥與早期台灣的職業高爾夫球員一樣,都是桿弟出身,學歷不高,但他們球技、球品與外語能力方面,皆相當出色。其中,有關球品與外語能力部分,皆得到衣復恩的協助與教導。衣復恩想盡辦法協助他們,例如呂西鈞在當兵前,英文已非常流利,能夠書寫文情並茂的英文信,後來呂西鈞在接受專訪時,還特別提到這件事,他說:「衣復恩先生除教球外,更於日常生活中指導後輩英文,至今能朗朗上口,特別要感謝他…」。衣復恩不只培養球員英語能力,還教導他們應對進退,吃西餐禮儀,調教他們如同紳士一般,參與國際賽事,應對進退不顯生疏。

參、衣復恩對台灣高球運動發展之貢獻

1972年周至柔接任高爾夫委員會會長,囑咐衣復恩培育在軍中服役的高球人才。衣復恩曾擔任過蔣中正的專機駕駛,被譽為是「蔣宋的手杖」,在當時他的政軍關係非常良好,即便離開軍職進入商界,擔任亞洲化學公司董事長,故其在軍、政及商界皆有人脈。在1980年代以前,因為國家政策的關係,出國是一件很困難的事,對於役男或服役中的士兵,更是難上加難。即便1969年衣復恩從軍中退役進入商界,他還是運用其人脈對服役中的高球選手們鼎力相助。

在上述時期中,無論是呂良煥的出國參賽,或是謝敏男和郭吉雄等的服役問題,都是衣復恩去安排處理,將這批優秀有潛力的高球選手們從原單位借調出來,讓他們能繼續打球,不因服役而中斷練習。衣復恩並找專人替這些選手們補習英文、指導高爾夫的相關禮儀等,乃至於後來的許勝三、何明忠、謝玉樹、葉彰廷等人,衣復恩皆竭其所能給予協助。當記者採訪謝敏男和郭吉雄時,對於服役時期情形,作了以下描述:

(謝敏男)當年我和郭吉雄服役當兵期間,衣將軍為了讓我們能夠繼續練球和培養我們成為國際名將,想盡辦法幫我們調到松山機場空軍總部,睡的是有如空軍士官長住的舒適宿舍,白天並派部專車送我們去南機場練球,還請英文老師教我們英文,每天有牛乳喝、蛋可吃、還有雞鴨魚牛肉吃,我和郭吉雄只有小學畢業學歷,但他所給我們的不是錢,而是教育、品德修養和強健體能,如同再生父母。記得1962那年,我和郭吉雄二人要去琉球打比賽,那時候一般老百姓出國,手續辦起來很麻煩,更何況當時我們倆人還是軍人,出國比賽手續更麻煩,但衣將軍一肩扛起所有可能遭受的罪名,叫福大隊長開架軍機送我們去琉球比賽,結果我們倆拿下第1和第2名,記得那時飛機降落松山機場時,國防部一大堆人在機場等我們倆,但衣將軍早吩咐福大隊長要我們將護照交給國防部,便直接驅車送我們倆到衣將軍家裡保護,他可是冒著被砍頭的風險幫我們倆,沒有他,怎會有今天的謝敏男。

(郭吉雄)我可以說是衣復恩一手提拔出來的球員。我和謝敏男是透過呂良煥引薦認識了衣將軍。在當兵的那三年期間,我們幾乎全是受到他的特別照顧,因而我們雖是阿兵哥,但我們都在練球、上英文、出國比賽,很多次出國打比賽他都特別派軍機送我們去,但該辦的手續我們都有辦。台灣職業高爾夫,如今能一步步獨立出來也都是在他的力量下竭力促成的。記得剛開始台灣並沒有所謂的職業高爾夫組織,我們出國比賽發生很多困擾,加上當時的選手不滿30人,但在他的奔走下1965年特別在高協之下搞個「職業高爾夫委員會」,之後又在一些人的奔走下於1993年將委員會獨立出來,成為職業高爾夫協會。

由謝、郭兩人的專訪報導來看,衣復恩先生是盡全力地去教導呂良煥、謝敏男、郭吉雄等球員,除了培養他們的球技、著重體能訓練和營養補充,還有教導這些選手們躍上國際比賽所必須具備的禮儀、語文和教育訓練。上述球員,他們的比賽成果也沒讓衣復恩先生失望,衣復恩曾經很自豪的說:

我們的選手,曾多次在國際大賽中贏得冠軍,為國家帶來很多榮譽。記得澳洲「國寶」、曾五次獲得英國公開賽冠軍的彼得湯卜森先生(Peter Thompson,他分別在1954、1955、1956、1958和1965年分別贏得英國公開賽冠軍,也是20世紀裡唯一連續三年贏得英國公開賽的球員),在參加1978年台灣公開賽時,曾在大會中鄭重說明,他此次來台參加比賽,主要目的是要告訴大家:台灣的高球選手在世界比賽中表現優異,使很多人不但知道台灣的存在,更認知台灣必然是個有水準的社會。

另有一次,我駐巴拿馬大使黃仁霖先生,力邀我國派代表參加在該國舉辦的加勒比海巡迴賽,郭吉雄在百忙中抽身前往,一舉獲得冠軍。巴國政要都前往我大使館參加慶祝酒會,媒體並以頭版大幅刊登此項消息。黃仁霖大使表示,在他呈遞到任國書時,報上只登了數行小字;而大使館國慶酒會,也只有很少的當地政府高級長官到賀;然而郭吉雄拿到冠軍,給我大使館帶來無限殊榮。以上略舉一二,其他光榮的事蹟還很多。總之,那一代的球手,無往不利,特別是在亞洲的高球賽,可說是我台灣選手的天下。我們的選手爭氣,而社會大眾也熱心支持,才有那麼多豐碩的成果。

以上這些台灣高爾夫選手們,就因為曾經受過衣復恩的栽培,所以能在短期內崛起亞洲球壇,甚至能與日本球員爭雄,一度稱冠亞洲、名揚世界。呂良煥、郭吉雄、謝敏男、呂西鈞等球員在國際高球賽的優秀表現,一度讓台灣擁有亞洲「高爾夫王國」之稱譽。據資深體育記者宋永祥先生所做的統計,台灣高球男女選手的國際比賽表現,在個人獎項方面,1990年之前共獲冠軍373次、亞軍435次、季軍315次。其中又以呂良煥獲得英國公開賽亞軍(1971)、謝敏男取得世界盃職業賽冠軍(1972)、陳志明奪得美國職業錦標賽季軍(1985)、陳志忠取得美國公開賽亞軍(1985)之成績最令人驚艷,上述三位選手都在世界四大賽中留下名號、揚威國際;在團體獎項方面,呂良煥和謝敏男曾在1972年獲得世界盃團體賽冠軍,而謝敏男又分別在1975和1984年分別和郭吉雄、陳志忠兩位選手搭檔,取得兩座世界盃團體賽亞軍獎杯,另外台灣選手亦得到四次世界盃團體賽季軍(1966,呂良煥、陳清波;1973,呂良煥、謝敏男;1976,郭吉雄、許勝三;1980,呂良煥、呂西鈞)。

以上所載比賽優異成果,固然是「中華高協」的歷屆成員們,以及其他熱愛高爾夫的社會人士團結一致、大力支持下之成果,但若無衣復恩先生長期以來的協助和奉獻栽培,這些職業高球選手在成功路上之起步,勢必會走得更加艱辛。

肆、結語

儘管台灣的高爾夫運動隨著國內的經濟成長而逐漸發展起來,在當時卻仍有不少人反對這項運動的推廣,認為高爾夫球是貴族的遊戲,費錢又費時,又須有汽車為交通工具,衣復恩就曾公開撰文反駁此種偏頗言論。此外,在80年代以前的台灣,由於國內、外政治環境的關係,一般人想要出國是非常困難,因為需要繁瑣的調查和保證手續,對服役、屆齡役男或是生活環境極為困苦的職業球員而言,是難以達到夢想。在此年代,少數的職業球員如陳清波、謝永郁,以及先後當兵服役的呂良煥、謝敏男、郭吉雄等人,都是由高爾夫委員會或是周至柔請求衣復恩出面安排,在極困難情況下,設法將這些球員從軍中外調到台北、淡水或是左營海軍、清泉崗空軍等地球場,即為了讓他們能繼續練球,衣復恩並找專人替他們補英文、指導高爾夫相關禮儀,更讓一些選手能出國去比賽。這些提攜動作對晚期的選手呂子濟和呂西鈞兄弟、謝玉樹和謝錦昇兄弟、葉彰廷、葉偉志等人亦有幫助,他們也都受到衣復恩將軍長期以來的協助、照顧和教誨。

所以,對於呂良煥、謝敏男、郭吉雄這幾位早期的台灣高球選手們而言,周至柔和衣復恩兩位是他們從台灣走向國際的貴人。周至柔在1959年創立了「中華全國高爾夫委員會」(1977年改制為「中華民國高爾夫協會」),健全當時台灣的球師考試制度,提供一個正常訓練及就業謀生的機會;而衣復恩則是延續周至柔推廣台灣高爾夫運動發展的用心,在擔任軍職時協助服役中的年輕選手,讓他們不致於因為當兵而中斷練習。即使從軍隊退職後,衣復恩所任職的「亞化公司」在1970~1980年代亦經常贊助國內的高爾夫比賽,甚至有時還派專人去協助辦理相關行政業務。衣復恩這種無私為國提攜後輩、不計代價地推動台灣高爾夫運動發展之精神,真讓人感佩!因此,有許多國內外的高球名將都尊稱「GENERAL衣」(衣復恩)為「台灣職業高爾夫球員之父」。

參考文獻

王麗珠(1999)。台灣高爾夫發展史,台北:中華民國高爾夫協會
王麗珠 (2005)。高球大家長,衣復恩過世,《民生報》,B8版
王銘義,〈「蔣宋手杖」,空戰英雄衣復恩辭世〉,《中國時報》,2005.4.13,A11版
王誼邦,〈台灣高爾夫運動的回顧與展望〉,《身體與文化學報》,7(臺北,2008.12):43-64
衣復恩,《我的回憶》,台北:立青文教基金會,2000
宋永祥,〈緬懷衣復恩特輯:令人感恩懷念的衣復恩將軍(1916~2005)〉,《高爾夫文摘中文版》,5(台北,2005.5):160-162
陳朝傳、宋永祥、楊雅雲,《呂良煥高爾夫傳奇》,臺北:長昇文化,2008
顏伽如,〈果嶺上的外交大使-呂良煥〉,《臺灣百年體育人物誌》,7(台北,2012.12):197-221
魏玉珍,〈緬懷衣復恩特輯:我們對於衣將軍的懷念與感激〉,《高爾夫文摘中文版》,5(台北,2005.5):163-165
《聯合報》,〈高爾夫俱樂部開幕,何應欽致開幕詞,周至柔發第一球,一桿擊出後飛越二百五十碼〉,1954.10.4,3版
維基百科,〈衣復恩〉,2013年4月18日檢索
衣復恩紀念網站,〈追思〉,2013年4月18日檢索
台灣NEC股份有限公司網站,〈NEC之友季刊(39期)-漫談高爾夫球人生甘與苦:專訪高球名人「呂西鈞」〉,2013年4月22日檢索
GolfHome網站,〈高球新聞台-名人會客室-何麗純vs王麗珠〉,2013年4月22日檢索